长谈剧情介绍

(剧情已更新到高清,0集全集剧情)
人气:889° 更新时间:2020-07-20

剧集选择

作为case study的罗永浩

  利益声明:不是罗粉,不是罗黑《长谈》开篇的三个角度:三个罗永浩你自己知道的你,真相,公众眼里的你,永远都是三件事,而不是一件事。三件事的上限在哪儿,下限在哪儿,对于我们时代的传媒和社会来说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缺乏价值观和判断力的时代,罗永浩(极其行为和价值观)不是最好的,但绝对也不是最坏的。那么问题来了,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罗永浩自己设计的墓志铭上的自己,是哪一个?一些有意思的语录,待补充(有些是大意摘录)在已经长的长板上投入了和短板差不多的精力是不对的,因为要把短板的优势迅速补齐,长版才能完全发挥,否则它始终是会被短板给拉下来。但他又说一定不要自己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四十年的人生已经证明你不擅长做某些事,刻意要把那些补足,这个事一定是死路一条。关于创业人要下决心出去创业呢,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是他觉得他适合创业,或者是他想赚更多的钱,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呢就是他的理想,赚不赚钱无所谓,身败名裂无所谓,我就像把这事儿做成,黄了就再做一次。当一个行业进入创新的平台期,匮乏期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主流观点叫,渠道为王。但是从这个世界运作的正常规律来讲,消费者买的是产品而不是渠道……因为消费者的信息有限。(传媒业,零售业躺枪)做技术领域前沿突破那种,做一个全人类没做过的东西,这种企业的老板必须是科学家出生,否则他连方向都没有。另外一种是做产品出身,比如苹果。苹果在前沿技术领域对人类几乎是领贡献,它没有发明任何东西,它发明的科技前沿的东西,要么是买来的,要么是借来的,要么是偷来的……它是个方案整合商。所有硅谷科技领域有人说乔布斯不是innovator,而是tweaker……但我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在这个角度,我自己的清晰定位也是这个样子。我当时认为,能将成熟技术转化为产品,只要有钱就能做,所以我当时也是跟媒体这么说的。但是有人说,即使逻辑上我是对的,我的态度说明我对这件事的难度(工程上的)缺乏认知,会摔大跟头,后来证明果然如此。一个好的手机产品有十几个到二十几个维度。在消费者在意的一些维度里,我们第一代产品就是最好的。但是核心消费者认同的东西,推广到他们朋友那里,会有很多硬指标达不到,于是就产生了怨气。论自己让我迟疑和犹豫不决的失败的学到东西的,才是关键企业治理战时CEO(招人找钱定方向)→治理性CEO(引进人才,管理,技术)如果有比我强的人,那我应该制度性地淘汰(我自己),其他人也是如此,但是要处理周全。理想主义企业来到世间是创造价值的,利润是其中一种,但不止于此。亚马逊是一个例子,微亏或者微盈利,始终是在精准地保持持续发展,它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了无数好问题。我理解的好企业是在金钱之上(但是金钱)有更好追求,找接班人也是用这个标准。钱是一种能看得见自我成长的进度条,它既不是目标也不是原因。初期启动资金900万,这个事儿硬件圈子知道后,第一反应是,这货不是骗子就是傻子。这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这种判断是正常的,因为外界的反应对于你做的事是滞后的。有人认为把乔布斯和我比是因为我经常在讲乔布斯,因为他离我们的时代最近,但是纵观整个消费电子产品史,有三家公司(索尼,苹果,博朗)在一干理科生的公司里显得拔群,因为它们贯穿了文科和理科的智慧。在粉丝逻辑上也是贯通的。在出现拐点之前,大家还是会盲目地崇拜强者(论苹果的原地踏步)。公众(不管有钱没钱)的审美也是崇尚强者的,苹果的产品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自觉地,而不是不诚实地)崇拜权威,跟风消费还是崇拜权威,都跟判断力无关。大家关心的是(企业/个人的)成败而不是真相,我们已经学会了不和这个世界掰扯真相。公众看到的往往与真相无关。差异性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市场上的巨头并没有整体只靠差异化成功的(oppo/vivo靠渠道,小米性价比),但我们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Array